发新帖

商超「到家」业务疯狂增长,「解禁」之后或将成为数字化改造的一部分 行业新闻

威尔德编辑 2020-3-27 74593

猎云网注:据悉,当前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华润万家等排名前十的实体零售企业基本均采用了自建 APP 与接入第三方平台的「到家」模式。疫情期间实体零售企业的「到家」模式也显现出十足的「威力」。文章来源:IT桔子,作者:武玥。

当前,国内新冠已经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解禁」或胜利在望。全民战「疫」期间,线上市场获益颇多,「到家」服务增长迅猛。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沃尔玛整体 O2O「到家」业绩暴增,销售额同比增长超 4 倍。无独有偶,家乐福的表现也令人惊讶。有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 597%,其中蔬菜订单同比增长 713%。

疫情之下「到家」业务的暴增

「到家」服务指代用户通过商超 app/小程序下单,商超再完成拣货后通过即时配送使商品在短时间内送达用户手中。

「到家」服务起源于互联网平台——在 O2O 模式的快速发展下,2015 年左右出现大量的餐饮外送平台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典型包括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外卖及垂直生鲜电商领域的每日优鲜等。创业公司的出现,不断通过补贴教育了市场,「到家」需求逐渐被培养起来。后续,随着物流即时配送能力的不断提升,数字支付的普及等因素,「到家」需求持续扩大。

此时,不仅创业公司深入该领域,商超等传统线下零售企业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也开始探索「到家」服务。早在 2014 年左右,就有商超开始尝试「到家」服务,诸如大润发 2013 年就开发飞牛网应对互联网潮流。

综合来看,当前,商超「到家」基本采用两种结合的方式——自建 APP/小程序的自营模式与第三方合作。自建 APP/小程序的自营模式,即商超完全自主经营线上平台,提供服务。曾经华润万家、家乐福中国以及永辉超市等商超巨头均尝试过自建电商,但均以失败告终,综合原因包括专业度不足,流量昂贵、成本等问题。典型案例即上文提到的最早尝试自建电商的大润发,相关数据显示,大润发飞牛网 2014 年 1 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累计投入超过 10 亿元,但获得的却是超 3 亿元的亏损。

虽然「自建电商」第一次尝试的道路崎岖,但好处也十分明显——数据资源全部是自己的,有利于打通线上数据与线下数据,减少因数据不通畅带来的问题,包括库存不同步等,同时有利于维护商超已有的会员服务体系,尤其是消费积分等服务。

因此,当前,商超往往没有完全摒弃自建电商这条路,而是选择继续孵化自建电商,同时与第三方合作接入美团、淘鲜达、京东到家等第三方平台,享受平台的服务。

典型案例包括永辉超市——既有永辉超市 app/小程序又入驻了京东到家,享受京东到家提供的接入、保障以及配送服务的同时持续推进永辉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改造。

相关数据显示,截止 2019 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到家业务已覆盖 23 个省份、102 座城市、645 家门店,上线永辉生活、永辉社区购、京东到家、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多个平台。2019 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 13.3 亿元,月均增速保持 7.1%,线上销售占比 3.4%,同比提高 111%。

据悉,当前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华润万家等排名前十的实体零售企业基本均采用了自建 APP 与接入第三方平台的「到家」模式。疫情期间实体零售企业的「到家」模式也显现出十足的「威力」。除中国沃尔玛业绩暴增,家乐福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超 500% 外,大润发,华润万家的「到家」订单也实现高速增长。疫情之下,到家业务成为了香饽饽。

疫情之后「到家」还火热吗?

但疫情终会结束,商超零售的到家业务在疫情结束后还会有如此旺盛的订单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疫情通过商超「到家」服务采买生活必需品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这种选择的「唯一」性也是促成「到家」服务暴增的因素之一。但「解禁」之后,线下门店恢复后,用户的选择面随之扩宽。在消费需求没有明显的增长时,线下流量的复苏势必会影响线上流量,「到家」需求减少。

从商超角度来看,「到家」业务虽然在疫情期间为其带来了可观的订单与增长,但长期来看,「到家」业务还存在定位不明确,劣势明显等问题。

1、定位不明确

商超发展「到家」业务,一方面是互联网冲击之下,门店客流下降之下的被迫选择,也是应对用户习惯改变的选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认为,(商超)开展到家业务的大背景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消费者获取信息、商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潮流是不可逆的。但商超对「到家」业务的定位暂时还不统一。有企业家认为,「到家业务」是零售企业的另一条腿,可以让零售企业走得更稳。「到家」是零售商的「到店」场景的补充,两者有明显的主次关系。同时也有人认为「到家」和「到店」同等重要。商超需要积极拥抱「到家」,未来「到家」会是零售商重要的渠道。

2、「到家」劣势明显

商超发展「到家」业务无论是自建电商平台还是与第三方合作都存在成本高,缺乏粘性的劣势。

成本方面,「到家」业务主要需求集中在生鲜上,生鲜品类本身具有冷链物流成本高,产品损耗高的特点。叠加商超「到家」服务中自建电商中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亦或者是与三方服务合作中「分成」成本,「到家」业务最终的盈利空间有限。有分析认为,大卖场做到家业务需要实现每单 25% 的毛利率,80 元的客单价,才能盈利。这个数据比较大卖场生鲜业务的传统 18% 左右的毛利率来说,差距不小。

此外,商超「到家」业务还具有明显的流量不足,粘性不足的特点。当前,商超自建电商平台开展「到家」业务中,自营模式还缺乏吸引流量的有效渠道,同时在线上流量越发昂贵的当下,自主引流的成本也值得思考。即便是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到家」业务,利用第三方平台本身的流量优势,也依然存在用户粘性不足,由第三方平台引入的流量复购率往往无法保障;用户数据不通畅,无法采集用户数据,商超难以利用数据调整品类,对优化商品有影响。

因此,「到家」业务看上去似乎并没有那么光鲜。

「到家」与新零售改造

但在商超「上线」是不可回避的趋势下,「到家」业务或将成为商超门店的数字化改造中的一部分。商超的数字化改造可以理解成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优化运营管理方案,完成「人、货、场」零售三要素的场景化升级,从而满足及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丰富并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核心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而「到家」业务中,商品/用户的「上线」即是数字化的表现,「到家」服务的核心利用的也是大数据指导零售服务。因此,理想中「到家」业务融入新零售改造并非难事。

当前商超完全自主实现数据化改造无论从专业度、效率、成本等方面来说难度较大,不少商超选择与相关企业合作完成数字化升级。

当前实施零售数字化改造的典型合作方一定绕不开阿里。2019 年阿里抛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和「A100 计划」,助力企业在『品牌、商品、销售、营销、渠道、制造、服务、金融、物流供应链、组织、信息技术』等 11 大商业要素上实现在线化和数字化。

典型合作案例包括阿里(淘鲜达)与高鑫零售(旗下拥有大润发和欧尚超市)合作。2018 年大润发开启门店新零售改造,接入淘鲜达,加速布局「到家」业务。通过淘鲜达,大润发进行数字化改造,包括打通流量、数据、会员、支付、库存的线上线下数据,利用大数据优化库存空间,规划拣货员动线、规划配送区域等。一年之后,2019 年高鑫零售中报显示,旗下 485 家大润发和欧尚门店已全部完成基础数字化改造。

同期,高鑫零售的新零售改造也显现成果,相关媒体报道显示,截止 2019 年 8 月,大润发接入淘鲜达后,门店每天的线上订单量比原来增长数倍,日均线上订单接近 800 笔,部分客单价达到 65 元至 70 元,经营好的门店日均线上订单可达 1000 单。

可见,「到家」业务结合新零售改造后将会发挥本身线上流量的优势,刺激销量的上升,弥补传统线下门店流量流失的问题。同时,新零售对前端和后端的数字化改造进一步集中资源,有利于通过大数据指导线下/线上场景升级,尤其是对线上/线下销售品类、品牌的调整;对线上线下货架、动线的优化,最终将会作用于提升商超的运营效率。

因此,综合来说,疫情之后「到家」业务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远来看,「到家」业务可以看做是商超新零售改造的一部分,「上线」有利于商场推进数字化改造。在当前,数字化改造逐渐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下,积极拥抱「到家」业务或许是个优质的选择。

注:本文转载自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版权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的同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
只看楼主
全部楼主
    •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2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返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673011635@qq.com)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