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丁建生:“山东盈利王”与“化工界华为”的制造者 行业新闻

威尔德编辑 2020-3-9 78254

猎云网注:如今的万华化学已经是市值高达1600多亿的化工巨头,它在总部烟台的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全球整个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行业的价格波动。但时间退回到30年前,万华化学的前身烟台合成革总厂还是一家经营困难的企业。从经营困难到市场巨头,这场翻天覆地变化的制造者,名叫丁建生。文章来源: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作者:张军智,编辑:金梅。

经济实力长期处于全国前三强的山东省,拥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比如国人熟知的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双星……也有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实力却非常强劲的企业,比如曾在棉纺、铝电行业创造全球第一的魏桥创业集团、发动机领域的潍柴集团、矿产领域的兖矿集团、工程机械的山推集团、纺织领域的如意科技集团……

盈利能力是评判企业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这个角度去看,在众多山东优秀企业中拔得头筹的,却是一家地处烟台的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万华化学集团。

2018年,万华化学营业收入达到606亿元,净利润106亿元,相当于每天产生三千万元纯利润,高居山东上市企业之首。而根据最新的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山东168家A股上市企业中,盈利王仍然是万华化学。虽然2019年,其受主营业务市场波动以及项目扩张带来的资本支出影响,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仍然达到了79亿元。

上市19年以来,万华化学的营收和净利润涨幅均超百倍,这种高成长和高盈利在A股化工企业当中绝无仅有。有人曾做过计算,如果19年前用28块买入一股万华化学的股票,然后将历年分红继续投入,截止到现在,会达到800多块。

如今的万华化学已经是市值高达1600多亿的化工巨头,它在总部烟台的一个动作,都会引起全球整个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行业的价格波动。但时间退回到30年前,万华化学的前身烟台合成革总厂还是一家经营困难的企业。从经营困难到市场巨头,这场翻天覆地变化的制造者,名叫丁建生。

结缘MDI

丁建生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5岁时,因家庭“阶级成分”问题,跟随母亲下放到农村。1977年,丁建生的命运迎来了转机,文化大革命冲击下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一年后的1978年,24岁的丁建生考取了青岛化工学院。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之年。这一年的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议: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也是在这一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一份关于引进合成革的项目文件上批示,“应当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大伙穿鞋问题就指望它了”,“望快点谈成为好”。这个项目从日本引进了3套二手合成革设备,耗资4.6亿元,占当时国家财政收入4‰。

这些耗资巨大的设备是英国六十年代卖给日本的,虽然已经是落后技术,但日本还是在转让合同中做出了苛刻的约束:只能转让生产许可证,10年之内不得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尽管这样,据说英国方面得知后,依旧大发雷霆,因为项目中包含与之配套的年产1万吨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也就是MDI设备。

MDI是制备聚氨酯的关键原料。聚氨酯具有橡胶、塑料的双重优点,在隔热、隔音、耐磨、耐油等方面性能异常独特,从皮鞋、皮包,到汽车、冰箱,再到宇宙飞船、人工器官制造……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等领域。上世纪80年代,由于专利权多、投资金额巨大,技术难度高,MDI长期被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四国垄断,并严禁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公司转让相关技术。

1982年,丁建生的命运与MDI发生了联系,这一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烟台合成革总厂,而这个厂正是1978年国家从日本引进合成革项目的所在单位。

80年代的大学生,是各个企业争抢的宝贝人才。丁建生懂技术,工作又勤奋用心,很快就受到了重用,他先后担任技术员、工程师、组长,到1984年更是被提拔为MDI分厂的车间副主任。

烟台合成革总厂的MDI设备,是日本淘汰的落后设备,根本无法达到计划中的万吨产量。前3年还能每年勉强生产四、五千吨,到了第6年,由于零部件维护不及时,“一年里有一大半时间在检修”。而且生产出来的MDI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无法与进口产品竞争,烟台合成革总厂因此一度陷入倒闭的边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MDI市场却需求十分旺盛。

为了缓解国内市场需求,国家批准了4套MDI技术引进,但却因其它国家对华封锁技术而搁浅。最后再次向日方求助,得到回复却是:“新技术不行,只能转让旧技术,最多只能扩产到1.2万吨”,并且还附加天价的技术转让费。

和那个年代大多数的中国企业一样,丁建生也幻想过依靠市场来换技术,但当他带着跨国公司从黑龙江考察到海南岛,结果最终却被一脚踢开。当时世界最大的MDI生产商巴斯夫驻中国公司总经理直言不讳地告诉丁建生,如果卖出MDI技术,公司很快就会像落山的太阳一样。

丁建生明白了“真正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技术是换不来的”。“要想不被人掐脖子,就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DI装置!”1993年,已经是分厂总工程师的丁建生给总厂领导打报告,提出自主研发MDI技术。

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39岁的丁建生要自研MDI技术的消息一传出,就受到了无情的嘲笑,“中国人开发MDI,开玩笑,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总厂的研究院也一致反对,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丁建生头脑发热的行为。

对于这些嘲笑和打击,丁建生并不在意,而是一头扎进了MDI技术的研发中。没有老师教,日本那几台旧设备就是最好的老师。他把原有的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花了半年时间就对几十万个零部件了如指掌。

没有技术团队,他就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当时研究生,国家规定待遇是650块,根本没人愿意来烟台这家地方企业。丁建生就通过定向方式,按照3万块一个的标准,与大学合作培养。就这样,1995年,第一个硕士来万华上班,一年后,丁建生终于拉起了一支10人的科研小组。

MDI设备的机械结构,丁建生和团队很快就摸清楚了,但是难在工艺流程和其中的化学反应。丁建生很快想到了利用计算机来解决。

当时我国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每秒运行速度已经突破1亿次。丁建生和团队在国防科大、中科院计算机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下,成功开发出MDI工艺流程计算机模拟、核心化学反应计算机数学模型……他还联合母校青岛化工学院以及其他高校一起公关MDI生产的核心技术。

经过1000多个日夜、1万多次的技术试验,用掉了可以装满几卡车的修改方案后,1996年,丁建生带领的团队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搞出国内首套制造工艺技术软件包,并且掌握了缩合反应、光气化反应、和分离精制3大核心技术。

1996年3月8日,气温只有零上七八度,MDI设备运行困难,丁建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把变频开到最大,并将参数提高150%-200%,结果1.5万吨MDI设备试产一次成功。

万华化学终于掌握了完整的MDI技术,这也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了西方长达40多年的技术封锁,成为继德国、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5个拥有MDI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为了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在王牌业务上,1995年,烟台合成革总厂改制成“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32个子公司只保留主业MDI,其余全部剥离。1998年,集中了MDI优势资源和近400名业务骨干的烟台万华化学聚氨酯公司(2013年更名为万华化学)正式挂牌,丁建生出任总经理。

在丁建生看来,人才是创新的不竭动力,离开人才,一切创新活动都无从谈起。掌舵企业后,丁建生首先做的就是重用人才。尽管当时他自己只有两万多收入,住的是70平米单元房,但却给加盟万华的博士开出10万年薪,提供150平米海景房的待遇。

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他还做出承诺,只要研发出新产品并形成利润,就拿出20%-30%的利润作为奖金。一次,有个技改项目的带队工程师,一次就分到了21万奖金,拿回家后,家人都吓了一跳。彼时,万华全厂的工资不过才200万元。

丁建生对人才的重视以及激励,为万华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而这些人才又反过来为万华创造了更大的回报。1999年,万华开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万吨的MDI制造技术,此后又开发出多项MDI制造核心技术,其中年产20万吨的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还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依靠在MDI制造技术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万华的技术实力逐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2001年1月5日,烟台万华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山东省第一家先改制后上市的公司。

鏖战国际市场

2001年,万华的MDI产能由1.5万吨扩至4万吨又扩至8万吨,产品质量媲美跨国巨头水平。此时,丁建生隐隐约约感觉到,万华的春天要来了。但结果却是“狼”来了。

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股市大跌,紧接着911事件的爆发,让欧美化工巨头们的业绩雪上加霜。他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进行低价倾销,平均每吨产品要比正常售价便宜700美元,“倾销幅度超过50%”。

丁建生果断向国家经贸委申请反倾销立案,这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化工行业第一起反倾销案。在申请反倾销立案同时,丁建生一方面对原有的装置进行改造,确保稳产高产,另一方面,迅速在宁波建设了年产16万吨的MDI项目。

反倾销调查,为丁建生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两年后,已经拿到了“筹码”的丁建生主动撤诉,开始直面竞争,“量产一上来,价格一摊薄,就有了打价格战的底气”。2004年,万华一举成为亚太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MDI生产商。

为了与万华展开价格竞争,国际巨头们开始在中国建厂,压低生产成本。不过丁建生却反其道而行,决定到欧美、中东建厂。他这么想,有自己的判断,因为万华在2007年前,主要业务都在国内市场,而国际巨头的中国市场只占全球的10%不到。对手进可攻,退可守,而万华一旦价格战失败,必将前功尽弃。

丁建生很快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第八大聚氨酯企业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公司出现告急,资金链条断裂,公司岌岌可危。

为了抓住这次机会,2009年9月,丁建生兴冲冲跑到德国,面见博苏化学的大股东。结果十个多小时、跨过半个地球的旅程,却只得到了5分钟见面时间。“对方拿着笔,就在摆弄。你谈的内容,他根本没往脑子里去。另外再‘尝尝我们这里的cookie,尝尝我们的三明治’,就把我们打发走了。”丁建生后来回忆说。

这样的结果,让丁建生非常气恼,但也更坚定了他吃下匈牙利的博苏化学公司的决心。当晚,他拨通了国内几家银行行长的电话,并立即获得了20多亿欧元的贷款承诺。丁建生随即安排团队大量买进博苏化学的夹层债,5天后万华持有债券的比例就猛增到67%,获得了对博苏化学重组方案的否决权。这下,对方不得不郑重邀请丁建生重返谈判桌。

经过9个多月的拉锯式谈判,2011年1月,万华以近13亿欧元收购了博苏化学36%的股权。一年后其股权比例提高到96%,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也是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外,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金融时报》当时有一篇文章评论说:中国人从来都是比较温和的,万华出来的这帮家伙,完全是西方的那种打法,非常强势。

就这样,丁建生在竞争对手的欧洲地盘上,打下了一枚钉子,不仅在海外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且MDI产能立刻进入全球前三。

早年国际企业对中国企业的收购往往比较抵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往往带来的只是资本,而想要拿走的却是技术,并且双方的管理、文化差异也颇大。但是万华收购博苏化学后却颇为顺利,这场收购战甚至被极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评论》评为2010年度欧洲、中东、非洲地区最佳重组交易奖。其中的原因在于,万华不仅资本充裕、技术领先,并且丁建生也非常善于将双方的文化进行融合。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收购博苏化学后的第一次员工大会上,丁建生开场就引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半小时的演讲中,他又详细列举出了17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匈牙利人,引发现场五、六百名匈牙利员工和网络在线收看演讲的2000多员工的欢呼,掌声多达20次。

收购博苏化学后,万华化学连续6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一跃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欧洲最大的TDI供应商。万华化学也与巴斯夫、拜耳、亨斯迈等聚氨酯工业领域的化工巨头一起,开始平起平坐,共享市场蛋糕。

化工界的“华为”

2016年10月28日,丁建生因年龄原因,卸任万华化学的董事长。但他带领的万华化学,这个曾经濒临倒闭的合成革厂,如今在异氰酸酯领域已超过巴斯夫、拜耳等国际化工巨头,是市值高达1600多亿的全球MDI最大生产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带领企业发展过程中,丁建生通过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世界级规模MDI生产技术的国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MDI制造技术的迭代更新,为中国的聚氨酯工业发展赢得了全球的市场主动权。

由于在技术方面的强悍实力,万华化学被业内人士称为化工界的“华为”。丁建生与任正非确实颇为相似,二人都是敢做他人不敢做之事,而且在与国际巨头的竞争中,愈战愈强,最终成为市场的最大玩家。而且俩人更重要的相似在于,都极其痴迷技术、重视人才、在研发上不吝投入。

创业之初,任正非作为一个门外汉,在车间弄起了大通铺,干累了睡,睡醒了接着干,最终研发出了华为的第一款程控交换机。而丁建生早年工作时,也是两三个礼拜不回宿舍,吃住在厂里,冷了,破棉袄一穿,困了,办公桌上用几本书一垫,睡一会儿,“我带的那个班,工序虽然最复杂,但技术钻得最透”。

据说华为每年会拿出销售的10%进行研发投入,而万华同样在研发上毫不吝惜,其研发支出多年始终排名行业第一。2015年,万华的研发支出超过7亿元,而当年它的盈利不过16亿。

华为给予人才的高待遇,众所周知。而丁建生同样如此,为了吸引人才他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物质待遇和充分的授权和信任,很多人的收入和待遇都要远超过他。作为企业的掌舵者,这样的胸怀不得不令人赞佩!万华化学也因此汇集了全球性的精英。

而正是这种对技术、对人才、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成就了如今的万华。丁建生说:“没有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不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中国的民族企业就不会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中国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依靠过去那种模仿、复制、低价竞争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中国企业要想真正拥有全球性的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已经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方面,像任正非、丁建生这样敢于向核心技术高地发起冲击的硬骨头企业家,无疑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榜样。

注:本文转载自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原文作者:福尔摩,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版权声明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4、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威尔德编辑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的同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
只看楼主
全部楼主
    • 成都威尔德公司承接各种互联网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转型互联网加
      2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返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发邮件(673011635@qq.com)告知我们,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